我们首先看看马太的呼召,他并不讳言他是税吏,说说为什么圣经虽然没有明讲,我们仍知道他又叫利未。第二,我们看见了耶稣常常禁食,及禁食的果效。虽然不是每次禁食祷告都会被允许,但在我们身体允许的情况下是可以禁食的,但要记得是因信称义,绝对不是因为禁食这个动作。第三,我们看看为禁食而讲的新旧难合的比喻,要了解禁食的真义。第四,我们看看耶稣说人子是安息日的主。因祂是主,而且喜爱怜恤,知道安息日是为人设立的,并不是人为安息日设立的,所以祂的确遵守了安息日的精义,而不是安息日的时间,我们能不消灭圣灵的感动,就自然而然的完成了旧约的诫命。
1. 税吏利未就是马太的呼召
圣经没有明讲利未就是马太,但我们比较利未和马太的呼召过程,描述是一样的,就会知道利未和马太只是有不同的名字的同一个人。那时的犹太人常有两个不同的名字,譬如彼得原名叫西门,而耶稣赐名为彼得,如经文所说,『…耶稣看著他说:「你是约翰的儿子西门,你要称为矶法。」(「矶法」翻出来就是「彼得」。)(约翰福音 1:42) 当然旧约中也有类似的情况,例如亚伯拉罕原先是叫亚伯兰,又如神给了雅各两次机会改名为以色列[1]。
因路加福音直说是照著次序写的,我们以前提到过这是指依照事件发生的次序。我们就照路加福音继续看下去,先看税吏利未的呼召,『这事以后,耶稣出去,看见一个税吏,名叫利未,坐在税关上,就对他说:「你跟从我来!」他就撇下所有的,起来,跟从了耶稣。利未在自己家里为耶稣大摆筵席,有许多税吏和别人与他们一同坐席。法利赛人和文士就向耶稣的门徒发怨言说:「你们为甚么和税吏并罪人一同吃喝呢?」耶稣对他们说:「无病的人用不著医生,有病的人才用得著;我来本不是召义人悔改,乃是召罪人悔改。」』(路加福音 5:27-32)
我们看到利未撇下所有的接受了呼召,这也是我们该有的态度。显然的,利未的朋友很多是税吏,我们也看到了法利赛人和文士的自义,难道我们不都是从罪人开始吗?『因为世人都犯了罪,亏缺了神的荣耀。』(罗马书 3:23) 这在马可福音 2:14-17 也有类似的描述,就不多谈了。
我们再看马太福音税吏马太呼召的情况,『耶稣从那里往前走,看见一个人名叫马太,坐在税关上,就对他说:「你跟从我来。」他就起来,跟从了耶稣。耶稣在屋里坐席的时候,有好些税吏和罪人来,与耶稣和他的门徒一同坐席。法利赛人看见,就对耶稣的门徒说:「你们的先生为甚么和税吏并罪人一同吃饭呢?」耶稣听见,就说:「康健的人用不著医生,有病的人才用得著。经上说:『我喜爱怜恤,不喜爱祭祀。』这句话的意思,你们且去揣摩。我来,本不是召义人,乃是召罪人。」』(马太福音 9:9-13) 与路加福音比较,我们就知道这在叙述同一件事情,同一个人,所以我们看到了利未就是马太,也看到了他的呼召。
2. 禁食的果效
经文说,『他们说:「约翰的门徒屡次禁食祈祷,法利赛人的门徒也是这样,惟独你的门徒又吃又喝。」耶稣对他们说:「新郎和陪伴之人同在的时候,岂能叫陪伴之人禁食呢?但日子将到,新郎要离开他们,那日他们就要禁食了。」』(路加福音 5:33-35) 新郎是指主耶稣,祂的肉身已离开我们,的确我们可能的话就要禁食了!
耶稣自己做了我们禁食的榜样,且看见其禁食的功效。为什么这样说呢?我们来看看经文记载的一件事情,『耶稣和门徒到了众人那里,有一个人来见耶稣,跪下,说:「主啊,怜悯我的儿子!他害癫痫的病很苦,屡次跌在火里,屡次跌在水里。我带他到你门徒那里,他们却不能医治他。」』(马太福音 17:14-16) 虽然门徒可以治病赶鬼,但这次是一点办法也没有,这人就在耶稣面前跪下,结果是,『耶稣斥责那鬼,鬼就出来,从此孩子就痊愈了。』(马太福音 17:18) 但祂又加上了一句,『至于这一类的鬼,若不祷告禁食,他就不出来。』(马太福音 17:21) 祂的确是赶出鬼了,所以我们可以看出祂在人的样式中是常常禁食的。要不祂岂不是说谎吗?而耶稣是不会说谎的,不会说善意的谎言的,因为善意的谎言也是谎言!祂做了我们禁食的榜样。
其实在新约时代的禁食是大有果效的,我们在经文中可以见到这。『他们事奉主,禁食的时候,圣灵说:「要为我分派巴拿巴和扫罗,去做我召他们所做的工。」于是禁食祷告,按手在他们头上,就打发他们去了。』(使徒行传 13:2-3) 耶稣的肉身现在的确是离开我们了,但在大使命中有这样的应许,『耶稣进前来,对他们说:「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。所以,你们要去,使万民作我的门徒,奉父、子、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。凡我所吩咐你们的,都教训他们遵守,我就常与你们同在,直到世界的末了。」』(马太福音 28:18-20) 请注意,大使命不仅仅是要传道使不信主的人信主,更是要使人成为门徒,走上成圣的道路上。的确,祂的应许是真的,我们现在有三位一体的圣灵内住在我们心里,就如经文所说,『岂不知你们的身子就是圣灵的殿吗?这圣灵是从神而来,住在你们里头的…』(哥林多前书 6:19) 所以主是以圣灵内住的方式总是与我们同在。
很显然禁食的需求是一般性原则,如果是神激动的禁食,今日许多人都见证了它的果效,自己要去禁食不见得有果效的,因神有绝对的主权。我们可以从旧约中看到禁食的确有不被应许的例子。例如,大卫已知道所得的孩子必定要死,『所以大卫为这孩子恳求神,而且禁食,进入内室,终夜躺在地上。』(撒母耳记下 12:16) 结果是孩子重病而『到第七日孩子死了。…』(撒母耳记下 12:18) 大家都知道不是每次禁食都会被应许的。在身体许可的情况下,是可以禁食的,但这不是在新约时代中作为律法的要求,有时身体的状况跟本就不能够禁食,怎么可能禁食呢?这样的人就不得救吗?断乎不是!『…人称义是因著信,不在乎遵行律法。』(罗马书 3:28) 而主要该了解的是,『你要保守你心,胜过保守一切,因为一生的果效,是由心发出。』(箴言 4:23)
3. 新旧难合的比喻
接著,『耶稣又设一个比喻,对他们说:「没有人把新衣服撕下一块来补在旧衣服上,若是这样,就把新的撕破了,并且所撕下来的那块新的和旧的也不相称。也没有人把新酒装在旧皮袋里,若是这样,新酒必将皮袋裂开,酒便漏出来,皮袋也就坏了。但新酒必须装在新皮袋里。没有人喝了陈酒又想喝新的,他总说陈的好。」』(路加福音 5:36-39) 这个比喻是为著禁食而讲的,在新约的时代,禁食是不同的,不必再守律法,要甘心情愿,虽然总是觉得陈酒比较好,但要喝新的福音。在马太福音 9:14-17 和马可福音 2:18-22 也说到了同样的事情,只是在那里加上了一个事实,『也没有人把新酒装在旧皮袋里,若是这样,皮袋就裂开,酒漏出来,连皮袋也坏了。惟独把新酒装在新皮袋里,两样就都保全了。」』新酒是会发酵的,放在旧皮袋是有可能因发酵而裂开。我们要做新皮袋装新酒,作个新人,『…这新人是照著神的形像造的,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。』(以弗所书 4:24) 『穿上了新人。这新人在知识上渐渐更新,正如造他主的形像。』(歌罗西书 3:10)
不要忘记旧约说的禁食的真义,『我(耶和华)所拣选的禁食,不是要松开凶恶的绳,解下轭上的索,使被欺压的得自由,折断一切的轭吗?不是要把你的饼分给饥饿的人,将飘流的穷人接到你家中,见赤身的给他衣服遮体,顾恤自己的骨肉而不掩藏吗?』(以赛亚书 58:6-7) 耶稣不是使那被欺压的儿子得自由吗?神是有恩典有怜悯的神。
4. 人子是安息日的主
『有一个安息日,耶稣从麦地经过。他的门徒掐了麦穗,用手搓著吃。有几个法利赛人说:「你们为甚么做安息日不可做的事呢?」耶稣对他们说:「经上记著大卫和跟从他的人饥饿之时所做的事,连这个你们也没有念过吗?他怎么进了神的殿,拿陈设饼吃,又给跟从的人吃?这饼除了祭司以外,别人都不可吃。」又对他们说:「人子是安息日的主。」』(路加福音 6:1-5)
有人看到了这经文,就以为是和下列经文讲的是同一件事,『祭司就拿圣饼给他(大卫),因为在那里没有别样饼,只有更换新饼,从耶和华面前撤下来的陈设饼。』(撒母耳记上 21:6) 但显然不是,因前述经文发生时,大卫是独自一人,所以路加福音是说另一件发生的事。其实这点也可从马可福音 2:23-28 记载的同一件事看出,这是在亚比亚他作大祭司发生的事,且『又对他们说:「安息日是为人设立的,人不是为安息日设立的。所以,人子也是安息日的主。」』(马可福音 2:27-28) 同样的事在马太福音 12:1-8 也有记载,现只把要分享的相关部份列出。『再者,律法上所记的,当安息日,祭司在殿里犯了安息日,还是没有罪,你们没有念过吗?但我告诉你们:在这里有一人比殿更大。『我喜爱怜恤,不喜爱祭祀。』你们若明白这话的意思,就不将无罪的当作有罪的了。因为人子是安息日的主。」』(马太福音 12:5-8)
安息日本是为人设立的,而不是反过来,主耶稣顾念的是人,而不是律法。因祂是安息日的主,比殿更大,而祂喜爱怜恤,怜恤门徒需要吃的,这是他们当时唯一的选择,犹如祭司那时给大卫陈设饼外别无选择,和祭司必需在安息日工作一样,何罪之有?
我们再看看安息日的精意:『你若在安息日掉转你的脚步,在我圣日不以操作为喜乐,称安息日为可喜乐的,称耶和华的圣日为可尊重的,而且尊敬这日,不办自己的私事,不随自己的私意,不说自己的私话,你就以耶和华为乐。…』(以赛亚书 58:13-14) 要掉转脚步。 再看一看耶稣在安息日做的其他一件事情,『又有一个安息日,耶稣进了会堂教训人,在那里有一个人右手枯干了。文士和法利赛人窥探耶稣,在安息日治病不治病,要得把柄去告他。耶稣却知道他们的意念,就对那枯干一只手的人说:「起来!站在当中。」那人就起来,站著。耶稣对他们说:「我问你们,在安息日行善行恶,救命害命,哪样是可以的呢?」他就周围看著他们众人,对那人说:「伸出手来。」他把手一伸,手就复了原。他们就满心大怒,彼此商议怎样处治耶稣。』(路加福音 6:6-11) 祂虽明明知道他们要找祂的麻烦,仍然做了!祂早就知道要为我们死,但仍是在客西马尼园做了这样的选择。
同样的一件事情在马可福音也有叙述,『耶稣又进了会堂,在那里有一个人枯干了一只手。众人窥探耶稣在安息日医治不医治,意思是要控告耶稣。耶稣对那枯干一只手的人说:「起来,站在当中。」又问众人说:「在安息日行善行恶,救命害命,哪样是可以的呢?」他们都不做声。耶稣怒目周围看他们,忧愁他们的心刚硬,就对那人说:「伸出手来。」他把手一伸,手就复了原。法利赛人出去,同希律一党的人商议怎样可以除灭耶稣。』(马可福音 3:1-6) 耶稣虽一生跟随圣灵的带领,但祂在地上有感情和我们一样,不是像一个命令一个动作的机器人。
这事在马太福音 12:10-13 也有记录且加上了,『耶稣说:「你们中间谁有一只羊,当安息日掉在坑里,不把牠抓住拉上来呢?人比羊何等贵重呢!所以,在安息日做善事是可以的。」』(马太福音 12:11-12) 耶稣是守了安息日真正的精意,而不是律法上安息日的时间。
参考
[1] 以色列原文的意思应是「他与神较力」,从这节经文而来,『那人说:「你的名不要再叫雅各,要叫以色列,因为你与神与人较力,都得了胜。」』(创世记 32:28) 雅各改名的确定时间在这节经文,『雅各从巴旦亚兰回来,神又向他显现,赐福与他,且对他说:「你的名原是雅各,从今以后不要再叫雅各,要叫以色列。」这样,他就改名叫以色列。』(创世记 35:9-10) 有人认为「以色列」原文有「神的王子」这意思,但这不是基于圣经的话,好像没有别的地方说以色列是神的王子。事实上,在新约中,每个信主的人都是神的养子,因此都是神的王子。『原来那为万物所属、为万物所本的,要领许多的儿子进荣耀里去,使救他们的元帅因受苦难得以完全,本是合宜的。』(希伯来书 2:10)
(你可以在『 https://a-christian-voice.com/ 』看到所有的文章,到这网站后要按『对属灵生命的了解』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