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先我们看看耶稣在迦百农治疗大有信心的百夫长之仆人,这是祂用话语遥远地医治了没见面的仆人。也看到这件事的重点是在从神的角度看,如果从人的角度看,绝对会有一个到底百夫长有没有见到耶稣的矛盾问题。我们从圣经的一致性来看这个问题,解释为什么从人的角度看,在这件事上马太福音的可信度较高。第二,我们看到了耶稣的怜悯和恩典,祂的能力使拿因寡妇的儿子复活。第三,我们看到了施洗约翰跌倒了,因他差人去问耶稣是不是那一位。耶稣也提到了祂所做的事,我们也看出了那都是为了我们。第四,经文说到施洗约翰就是那应当来的以利亚,有以利亚的心智和能力,从圣经的一致性看,很清楚的知道这不是说以利亚的轮回转世。也看到了我们是因信称义,但仍要有信心的行为。第五,我们看到了施洗约翰和耶稣的吃喝情况就如吹笛的孩童一样,孩童吹笛,他们不跳舞;孩童举哀,他们不啼哭,两者都不行,没有人管孩童做什么,人照样做他们要做的。所以智慧之子都以智慧为是,知道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,不是看表面的行为。
1. 治疗大有信心的迦百农百夫长之仆人
『耶稣对百姓讲完了这一切的话,就进了迦百农。有一个百夫长所宝贵的仆人,害病快要死了。百夫长风闻耶稣的事,就托犹太人的几个长老去求耶稣来救他的仆人。他们到了耶稣那里,就切切地求他说:「你给他行这事是他所配得的,因为他爱我们的百姓,给我们建造会堂。」耶稣就和他们同去。 离那家不远,百夫长托几个朋友去见耶稣,对他说:「主啊,不要劳动,因你到我舍下,我不敢当!我也自以为不配去见你,只要你说一句话,我的仆人就必好了。因为我在人的权下,也有兵在我以下,对这个说:『去!』他就去;对那个说:『来!』他就来;对我的仆人说:『你做这事!』他就去做。」耶稣听见这话,就希奇他,转身对跟随的众人说:「我告诉你们,这么大的信心,就是在以色列中,我也没有遇见过。」那托来的人回到百夫长家里,看见仆人已经好了。』(路加福音 7:1-10)
同样的一件事情在马太福音也有记载,我们先看经文并比较其异同。『耶稣进了迦百农,有一个百夫长进前来,求他说:「主啊,我的仆人害瘫痪病,躺在家里,甚是疼苦。」耶稣说:「我去医治他。」百夫长回答说:「主啊,你到我舍下,我不敢当;只要你说一句话,我的仆人就必好了。因为我在人的权下,也有兵在我以下;对这个说:『去』,他就去;对那个说:『来』,他就来;对我的仆人说:『你做这事』,他就去做。」耶稣听见就希奇,对跟从的人说:「我实在告诉你们:这么大的信心,就是在以色列中,我也没有遇见过。我又告诉你们:从东从西,将有许多人来,在天国里与亚伯拉罕、以撒、雅各一同坐席;惟有本国的子民,竟被赶到外边黑暗里去,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。」耶稣对百夫长说:「你回去吧!照你的信心,给你成全了。」那时,他的仆人就好了。』(马太福音 8:5-13)
当我们比较时,地点,和仆人害什么病,及耶稣看到了百夫长的大的信心是很明显的,但一个反应可能会是问这明显的矛盾,到底百夫长见了耶稣没有?在我们讨论这问题之前,我们先从神的角度看,也就是从耶稣的角度看,因为这是一致的,耶稣从百夫长的话中看见了他的大信心,百夫长说:「主啊,你到我舍下,我不敢当;只要你说一句话,我的仆人就必好了。」也看到他的原因。是的,耶稣就照著他的话语,用祂的话语遥远地治疗了未见面的仆人。
对于这个矛盾的问题,当我们相信圣经是神所默示时,知道神是全知的,不会不知道有这明显的矛盾,就像我们以前所讲的,神要借著这明显的矛盾告诉我们什么?大概你们现在可以看到为什么我们先讨论一致的部份,这是神要我们看到的,从神的角度看是一致的。至于百夫长是否亲自见了耶稣,相对起来是没什么重要!因为救恩的计划不会因此受到影响。其实这也在变化山上发生类似的事情,神要我们専注在耶稣身上(参马太福音 17:1-8)
如果一定要讨论这问题,我会偏向于马太福音所说的,为什么呢?我们注意到,『这些事我既从起头都详细考察了,…』(路加福音 1:3) 虽然路加是详细考察过,但毕竟是听别人说的,而马太是十二使徒之一,可能是亲自在那里,因此可信度较高,而且马太福音这一段从『我又告诉你们』开始,讲到了信心的重要、和最后因没有信心的本国子民而产生的结局,在这里,也可以看到圣经是一致的,但圣经的确没有明讲这不是很重要的问题,圣经是会这样写的,你可能会有不同的猜测。请注意,在马太福音并说,那仆人的病是「那时」就好了,主是不会迟延的。而且从路加福音长老的话和耶稣的行动看到,这时从人的角度和从神的角度看这一件事正好是一致的,因为耶稣本来是答应了要去百夫长家的,当然我们知道最后祂跟本没有必要去。
2. 耶稣怜悯拿因城的寡妇使其子复活
『过了不多时,耶稣往一座城去,这城名叫拿因。他的门徒和极多的人与他同行。将近城门,有一个死人被抬出来。这人是他母亲独生的儿子,他母亲又是寡妇,有城里的许多人同著寡妇送殡。主看见那寡妇,就怜悯她,对她说:「不要哭。」于是进前按著杠,抬的人就站住了。耶稣说:「少年人,我吩咐你起来!」那死人就坐起,并且说话。耶稣便把他交给他母亲。众人都惊奇,归荣耀与神,说:「有大先知在我们中间兴起来了!」又说:「神眷顾了他的百姓!」他这事的风声就传遍了犹太和周围地方。』(路加福音 7:11-17)
我们看到了耶稣是有怜悯有恩典的,而且祂的能力大到能使死人复活,的确我们不知道这人是不是刚死不久,但拉撒路是死透而复活的(参约翰福音 11:1-17),祂的确是有使死人复活的能力,这又是一个不需要有病人有信心的例子,这里跟本没有谈到死人的信心,是耶稣的怜悯,神有绝对的主权。
3. 施洗约翰的跌倒
『约翰的门徒把这些事都告诉约翰。他便叫了两个门徒来,打发他们到主那里去,说:「那将要来的是你吗?还是我们等候别人呢?」那两个人来到耶稣那里,说:「施洗的约翰打发我们来问你:『那将要来的是你吗?还是我们等候别人呢?』」正当那时候,耶稣治好了许多有疾病的,受灾患的,被恶鬼附著的,又开恩叫好些瞎子能看见。耶稣回答说:「你们去,把所看见所听见的事告诉约翰,就是瞎子看见,瘸子行走,长大痲疯的洁净,聋子听见,死人复活,穷人有福音传给他们。凡不因我跌倒的,就有福了!」』(路加福音 7:18-23)
神已经告诉施洗约翰、耶稣就是那一位,因为『约翰又作见证说:「我曾看见圣灵仿佛鸽子从天降下,住在他的身上。我先前不认识他,只是那差我来用水施洗的,对我说:『你看见圣灵降下来,住在谁的身上,谁就是用圣灵施洗的。』我看见了,就证明这是神的儿子。」』(约翰福音 1:32-34) 而他仍然问:「那将要来的是你吗?还是我们等候别人呢?」 所以我们知道是施洗约翰软弱了,耶稣才会说:『凡不因我跌倒的。』我们看到施洗约翰在这件事上软弱跌倒了。虽然说『…天国里最小的比他还大,』(马太福音 11:11) 但要知道我们不见得比他更好,在属灵上,我们基本上都是有病的,是瞎眼的,我们都是贫穷的,我们难道不是因福音而复活吗?从人的角度看要承认这些不是很容易的,就如经文所说,『耶稣对他们(法利赛人)说:「你们若瞎了眼,就没有罪了;但如今你们说『我们能看见』,所以你们的罪还在。」』(约翰福音 9:40-41) 我们以前提到过这些经文,就不多谈了。
4. 施洗约翰有以利亚的心智和能力
『约翰所差来的人既走了,耶稣就对众人讲论约翰说:「你们从前出去到旷野,是要看甚么呢?要看风吹动的芦苇吗?你们出去,到底是要看甚么?要看穿细软衣服的人吗?那穿华丽衣服、宴乐度日的人是在王宫里。你们出去,究竟是要看甚么?要看先知吗?我告诉你们,是的,他比先知大多了。经上记著说:『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你前面预备道路。』 所说的就是这个人。我告诉你们,凡妇人所生的,没有一个大过约翰的;然而神国里最小的比他还大。」』(路加福音 7:24-28)
施洗约翰的确是比先知大多了,其他旧约的先知看到耶稣将会降临,但都没有真正的见到过耶稣,他不但是见到了耶稣,还是祂的开路先锋!『你们若肯领受,这人就是那应当来的以利亚。』(马太福音 11:14) 从圣经的一致性看,很清楚的知道这不是说以利亚的轮回转世,所以说施洗约翰有以利亚的心智和能力。虽然圣经没有明讲,从这里我可以相信他是在神国的。那么为什么说:『然而神国里最小的比他还大。』在这里是指他在人间和妇人所生的同一类,当然比在神国里最小的还小!
这件事在马太福音 11:7-14 也有记载,且加上了这经文,『从施洗约翰的时候到如今,天国是努力进入的,努力的人就得著了。因为众先知和律法说预言,到约翰为止。你们若肯领受,这人就是那应当来的以利亚。』(马太福音 11:12-14) 关于施洗约翰的确是指以利亚已经来了,在马太福音 17:10-13 和马可福音 9:11-13 都提到,尤其马太福音是明讲,『门徒这才明白耶稣所说的,是指著施洗的约翰。』(马太福音 17:13) 『到如今』这包括了我们,经文说,『天国是努力进入的,努力的人就得著了。』 我们知道基督徒『…称义是因著信,不在乎遵行律法。』(罗马书 3:28) 那努力是指什么呢?『耶和华(三位一体的神)说:「我的意念非同你们的意念,我的道路非同你们的道路。天怎样高过地,照样,我的道路高过你们的道路,我的意念高过你们的意念。』(以赛亚书 55:8-9) 有时,圣灵所感动的和我们的想法会有很大不同的时候,我们需要分辩,因『这也不足为怪,因为连撒但也装作光明的天使。所以,他的差役若装作仁义的差役,也不算希奇。…』(哥林多后书 11:14-15) 当我们确定这感动是来自圣灵时,我们在这种情况下真需要努力,才能不消灭圣灵的感动。这不只是普通的努力而已,英文是用暴力(violence)这字。在罗马书 8:13 说得很清楚,『…若靠著圣灵治死身体的恶行,必要活著。』(罗马书 8:13) 我们要治死身体的恶行。换句话说,我们要治死老我。这难道不是使用暴力在我们自己身上吗?
我们的确是因信称义,但记得要行道(参雅各书 1:22-24),要有信心的行为,在启示录讲得很清楚,『…白色的大宝座…死了的人都凭著这些案卷所记载的,照他们所行的受审判。』(启示录 20:11-12) 基督徒仍要不行律法的,甘心情愿的努力和神同工,努力的不消灭圣灵的感动。
5. 智慧之子都以智慧为是
『众百姓和税吏既受过约翰的洗,听见这话,就以神为义;但法利赛人和律法师没有受过约翰的洗,竟为自己废弃了神的旨意。主又说:「这样,我可用甚么比这世代的人呢?他们好像甚么呢?好像孩童坐在街市上,彼此呼叫说:『我们向你们吹笛,你们不跳舞;我们向你们举哀,你们不啼哭。』施洗的约翰来,不吃饼,不喝酒,你们说他是被鬼附著的。人子来,也吃也喝,你们说他是贪食好酒的人,是税吏和罪人的朋友。但智慧之子都以智慧为是。」』(路加福音 7:29-35)
同样的事情也记载在马太福音 11:15-19,在那里说到,『有耳可听的,就应当听!』(马太福音 11:15) 我本以为这句话是指著『你们若肯领受,这人就是那应当来的以利亚』而言。但是路加福音没有讲这个而直接进到了吹笛的孩童,而且在马太福音 11:16 前的原文有「但(G1161)」这个字,所以下面吹笛孩童的那些话是『有耳可听的,就应当听!』
在马太福音也提到,『约翰来了,也不吃,也不喝,人就说他是被鬼附著的。』(马太福音 11:18) 我们知道施洗约翰所遇到的是圣灵的工作,他『…从母腹里就被圣灵充满了。』(路加福音 1:15) 而就如耶稣所说,『「凡亵渎圣灵的,却永不得赦免,乃要担当永远的罪。」这话是因为他们说:「他(耶稣)是被污鬼附著的。」』(马可福音 3:28-30)
我们看到情况就如吹笛的孩童,要跳舞也不行,要举哀也不可,没有人管他们做什么,人要做的照样做了。所以施洗约翰来了,也不吃,也不喝,他们有话说,人子来,也吃也喝,他们也有话说,所以智慧之子都以智慧为是。不是看外表,而是看内心的智慧,要记得,『…一生的果效,是由心发出。』(箴言 4:23) 『善人从他心里所存的善就发出善来;恶人从他心里所存的恶就发出恶来;因为心里所充满的,口里就说出来。』(路加福音 6:45)
(你可以在『 https://a-christian-voice.com/ 』看到所有的文章,到这网站后要按『对属灵生命的了解』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