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50 馬太的呼召, 禁食,和安息日  –  耶穌的形像 (5) (旋風著)

    我們首先看看馬太的呼召,他並不諱言他是稅吏,說說為什麼聖經雖然沒有明講,我們仍知道他又叫利未。第二,我們看見了耶穌常常禁食,及禁食的果效。雖然不是每次禁食禱告都會被允許,但在我們身體允許的情況下是可以禁食的,但要記得是因信稱義,絕對不是因為禁食這個動作。第三,我們看看為禁食而講的新舊難合的比喻,要瞭解禁食的真義。第四,我們看看耶穌說人子是安息日的主。因祂是主,而且喜愛憐恤,知道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,並不是人為安息日設立的,所以祂的確遵守了安息日的精義,而不是安息日的時間,我們能不消滅聖靈的感動,就自然而然完成了舊約的誡命。

1. 稅吏利未就是馬太的呼召

       聖經沒有明講利未就是馬太,但我們比較利未和馬太的呼召過程,描述是一樣的,就會知道利未和馬太只是有不同的名字的同一個人。那時的猶太人常有兩個不同的名字,譬如彼得原名叫西門,而耶穌賜名為彼得,如經文所說,『…耶穌看着他說:「你是約翰的兒子西門,你要稱為磯法。」(「磯法」翻出來就是「彼得」。)(約翰福音 1:42) 當然舊約中也有類似的情況,例如亞伯拉罕原先是叫亞伯蘭,又如神給了雅各兩次機會改名為以色列[1]。

       因路加福音直說是照著次序寫的,我們以前提到過這是指依照事件發生的次序。我們就照路加福音繼續看下去,先看稅吏利未的呼召,『這事以後,耶穌出去,看見一個稅吏,名叫利未,坐在稅關上,就對他說:「你跟從我來!」他就撇下所有的,起來,跟從了耶穌。利未在自己家裏為耶穌大擺筵席,有許多稅吏和別人與他們一同坐席。法利賽人和文士就向耶穌的門徒發怨言說:「你們為甚麼和稅吏並罪人一同吃喝呢?」耶穌對他們說:「無病的人用不着醫生,有病的人才用得着;我來本不是召義人悔改,乃是召罪人悔改。」』(路加福音 5:27-32) 

     我們看到利未撇下所有的接受了呼召,這也是我們該有的態度。顯然的,利未的朋友很多是稅吏,我們也看到了法利賽人和文士的自義,難道我們不都是從罪人開始嗎?『因為世人都犯了罪,虧缺了神的榮耀。』(羅馬書 3:23)   這在馬可福音 2:14-17 也有類似的描述,就不多談了。

       我們再看馬太福音稅吏馬太呼召的情況,『耶穌從那裏往前走,看見一個人名叫馬太,坐在稅關上,就對他說:「你跟從我來。」他就起來,跟從了耶穌。耶穌在屋裏坐席的時候,有好些稅吏和罪人來,與耶穌和他的門徒一同坐席。法利賽人看見,就對耶穌的門徒說:「你們的先生為甚麼和稅吏並罪人一同吃飯呢?」耶穌聽見,就說:「康健的人用不着醫生,有病的人才用得着。經上說:『我喜愛憐恤,不喜愛祭祀。』這句話的意思,你們且去揣摩。我來,本不是召義人,乃是召罪人。」』(馬太福音 9:9-13) 與路加福音比較,我們就知道這在敍述同一件事情,同一個人,所以我們看到了利未就是馬太,也看到了他的呼召。

2. 禁食的果效

       經文說,『他們說:「約翰的門徒屢次禁食祈禱,法利賽人的門徒也是這樣,惟獨你的門徒又吃又喝。」耶穌對他們說:「新郎和陪伴之人同在的時候,豈能叫陪伴之人禁食呢?但日子將到,新郎要離開他們,那日他們就要禁食了。」』(路加福音 5:33-35) 新郎是指主耶穌,祂的肉身已離開我們,的確我們可能的話就要禁食了!

     耶穌自己做了我們禁食的榜樣,且看見其禁食的功效。為什麼這樣說呢?我們來看看經文記載的一件事情,『耶穌和門徒到了眾人那裏,有一個人來見耶穌,跪下,說:「主啊,憐憫我的兒子!他害癲癇的病很苦,屢次跌在火裏,屢次跌在水裏。我帶他到你門徒那裏,他們卻不能醫治他。」』(馬太福音 17:14-16) 雖然門徒可以治病趕鬼,但這次是一點辦法也沒有,這人就在耶穌面前跪下,結果是,『耶穌斥責那鬼,鬼就出來,從此孩子就痊愈了。』(馬太福音 17:18) 但祂又加上了一句,『至於這一類的鬼,若不禱告禁食,他就不出來。』(馬太福音 17:21) 祂的確是趕出鬼了,所以我們可以看出祂在人的樣式中是常常禁食的。要不祂豈不是說謊嗎?而耶穌是不會說謊的,不會說善意的謊言的,因為善意的謊言也是謊言!祂做了我們禁食的榜樣。

       其實在新約時代的禁食是大有果效的,我們在經文中可以見到這。『他們事奉主,禁食的時候,聖靈說:「要為我分派巴拿巴和掃羅,去做我召他們所做的工。」於是禁食禱告,按手在他們頭上,就打發他們去了。』(使徒行傳 13:2-3) 耶穌的肉身現在的確是離開我們了,但在大使命中有這樣的應許,『耶穌進前來,對他們說:「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。所以,你們要去,使萬民作我的門徒,奉父、子、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。凡我所吩咐你們的,都教訓他們遵守,我就常與你們同在,直到世界的末了。」』(馬太福音 28:18-20) 請注意,大使命不僅僅是要傳道使不信主的人信主,更是要使人成為門徒,走上成聖的道路上。的確,祂的應許是真的,我們現在有三位一體的聖靈內住在我們心裏,就如經文所說,『豈不知你們的身子就是聖靈的殿嗎?這聖靈是從神而來,住在你們裏頭的…』(哥林多前書 6:19) 所以主是以聖靈內住的方式總是與我們同在。

       很顯然禁食的需求是一般性原則,如果是神激動的禁食,今日許多人都見証了它的果效,自己要去禁食不見得有果效的,因神有絕對的主權。我們可以從舊約中看到禁食的確有不被應許的例子。例如,大衞已知道所得的孩子必定要死,『所以大衞為這孩子懇求神,而且禁食,進入內室,終夜躺在地上。』(撒母耳記下 12:16) 結果是孩子重病而『到第七日孩子死了。…』(撒母耳記下 12:18) 大家都知道不是每次禁食都會被應許的。在身體許可的情況下,是可以禁食的,但這不是在新約時代中作為律法的要求,有時身體的狀況跟本就不能夠禁食,怎麼可能禁食呢?這樣的人就不得救嗎?斷乎不是!『…人稱義是因着信,不在乎遵行律法。』(羅馬書 3:28) 而主要該瞭解的是,『你要保守你心,勝過保守一切,因為一生的果效,是由心發出。』(箴言 4:23)

3. 新舊難合的比喻

       接著,『耶穌又設一個比喻,對他們說:「沒有人把新衣服撕下一塊來補在舊衣服上,若是這樣,就把新的撕破了,並且所撕下來的那塊新的和舊的也不相稱。也沒有人把新酒裝在舊皮袋裏,若是這樣,新酒必將皮袋裂開,酒便漏出來,皮袋也就壞了。但新酒必須裝在新皮袋裏。沒有人喝了陳酒又想喝新的,他總說陳的好。」』(路加福音 5:36-39) 這個比喻是為著禁食而講的,在新約的時代,禁食是不同的,不必再守律法,要甘心情願,雖然總是覺得陳酒比較好,但要喝新的福音。在馬太福音 9:14-17 和馬可福音 2:18-22 也說到了同樣的事情,只是在那裏加上了一個事實,『也沒有人把新酒裝在舊皮袋裏,若是這樣,皮袋就裂開,酒漏出來,連皮袋也壞了。惟獨把新酒裝在新皮袋裏,兩樣就都保全了。」』新酒是會發酵的,放在舊皮袋是有可能因發酵而裂開。我們要做新皮袋裝新酒,作個新人,『…這新人是照着神的形像造的,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。』(以弗所書 4:24) 『穿上了新人。這新人在知識上漸漸更新,正如造他主的形像。』(歌羅西書 3:10)

       不要忘記舊約說的禁食的真義,『我(耶和華)所揀選的禁食,不是要鬆開兇惡的繩,解下軛上的索,使被欺壓的得自由,折斷一切的軛嗎?不是要把你的餅分給飢餓的人,將飄流的窮人接到你家中,見赤身的給他衣服遮體,顧恤自己的骨肉而不掩藏嗎?』(以賽亞書 58:6-7) 耶穌不是使那被欺壓的兒子得自由嗎?神是有恩典有憐憫的神。

4. 人子是安息日的主

       『有一個安息日,耶穌從麥地經過。他的門徒掐了麥穗,用手搓着吃。有幾個法利賽人說:「你們為甚麼做安息日不可做的事呢?」耶穌對他們說:「經上記着大衞和跟從他的人飢餓之時所做的事,連這個你們也沒有念過嗎?他怎麼進了神的殿,拿陳設餅吃,又給跟從的人吃?這餅除了祭司以外,別人都不可吃。」又對他們說:「人子是安息日的主。」』(路加福音 6:1-5) 

       有人看到了這經文,就以為是和下列經文講的是同一件事,『祭司就拿聖餅給他(大衞),因為在那裏沒有別樣餅,只有更換新餅,從耶和華面前撤下來的陳設餅。』(撒母耳記上 21:6) 但顯然不是,因前述經文發生時,大衞是獨自一人,所以路加福音是說另一件發生的事。其實這點也可從馬可福音 2:23-28 記載的同一件事看出,這是在亞比亞他作大祭司發生的事,且『又對他們說:「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,人不是為安息日設立的。所以,人子也是安息日的主。」』(馬可福音 2:27-28) 同樣的事在馬太福音 12:1-8 也有記載,現只把要分享的相關部份列出。『再者,律法上所記的,當安息日,祭司在殿裏犯了安息日,還是沒有罪,你們沒有念過嗎?但我告訴你們:在這裏有一人比殿更大。『我喜愛憐恤,不喜愛祭祀。』你們若明白這話的意思,就不將無罪的當作有罪的了。因為人子是安息日的主。」』(馬太福音 12:5-8)

     安息日本是為人設立的,而不是反過來,主耶穌顧念的是人,而不是律法。因祂是安息日的主,比殿更大,而祂喜愛憐恤,憐恤門徒需要吃的,這是他們當時唯一的選擇,猶如祭司那時給大衞陳設餅外別無選擇,和祭司必需在安息日工作一樣,何罪之有?

       我們再看看安息日的精意:『你若在安息日掉轉你的腳步,在我聖日不以操作為喜樂,稱安息日為可喜樂的,稱耶和華的聖日為可尊重的,而且尊敬這日,不辦自己的私事,不隨自己的私意,不說自己的私話,你就以耶和華為樂。…』(以賽亞書 58:13-14) 要掉轉腳步。 再看一看耶穌在安息日做的其他一件事情,『又有一個安息日,耶穌進了會堂教訓人,在那裏有一個人右手枯乾了。文士和法利賽人窺探耶穌,在安息日治病不治病,要得把柄去告他。耶穌卻知道他們的意念,就對那枯乾一隻手的人說:「起來!站在當中。」那人就起來,站着。耶穌對他們說:「我問你們,在安息日行善行惡,救命害命,哪樣是可以的呢?」他就周圍看着他們眾人,對那人說:「伸出手來。」他把手一伸,手就復了原。他們就滿心大怒,彼此商議怎樣處治耶穌。』(路加福音 6:6-11)   祂雖明明知道他們要找祂的麻煩,仍然做了!祂早就知道要為我們死,但仍是在客西馬尼園做了這樣的選擇。

    同樣的一件事情在馬可福音也有敍述,『耶穌又進了會堂,在那裏有一個人枯乾了一隻手。眾人窺探耶穌在安息日醫治不醫治,意思是要控告耶穌。耶穌對那枯乾一隻手的人說:「起來,站在當中。」又問眾人說:「在安息日行善行惡,救命害命,哪樣是可以的呢?」他們都不做聲。耶穌怒目周圍看他們,憂愁他們的心剛硬,就對那人說:「伸出手來。」他把手一伸,手就復了原。法利賽人出去,同希律一黨的人商議怎樣可以除滅耶穌。』(馬可福音 3:1-6) 耶穌雖一生跟隨聖靈的帶領,但祂在地上有感情和我們一樣,不是像一個命令一個動作的機器人。

    這事在馬太福音 12:10-13 也有記錄且加上了,『耶穌說:「你們中間誰有一隻羊,當安息日掉在坑裏,不把牠抓住拉上來呢?人比羊何等貴重呢!所以,在安息日做善事是可以的。」』(馬太福音 12:11-12) 耶穌是守了安息日真正的精意,而不是律法上安息日的時間。

參考

[1] 以色列原文的意思應是「他與神較力」,從這節經文而來,『那人說:「你的名不要再叫雅各,要叫以色列,因為你與神與人較力,都得了勝。」』(創世記 32:28) 雅各改名的確定時間在這節經文,『雅各從巴旦亞蘭回來,神又向他顯現,賜福與他,且對他說:「你的名原是雅各,從今以後不要再叫雅各,要叫以色列。」這樣,他就改名叫以色列。』(創世記 35:9-10) 有人認為「以色列」原文有「神的王子」這意思,但這不是基於聖經的話,好像沒有別的地方說以色列是神的王子。事實上,在新約中,每個信主的人都是神的養子,因此都是神的王子。『原來那為萬物所屬、為萬物所本的,要領許多的兒子進榮耀裏去,使救他們的元帥因受苦難得以完全,本是合宜的。』(希伯來書 2:10)

  (你可以在『 https://a-christian-voice.com/ 』看到所有的文章,到這網站後要按『對屬靈生命的瞭解』。)

Leave a Reply

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:

WordPress.com Log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.com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Facebook phot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Connecting to %s

%d bloggers like this: